贾庄村大棚
李爱红在大棚中采摘成熟的西红柿
文/图记者孟志远通讯员王丽张萌
11月21日,走进赵虎镇贾庄村,一排排整齐的温室大棚映入眼帘。大棚内,红彤彤、绿油油的西红柿挂在枝头,十分喜庆。
“我家种了两个大棚,秋天棚里种西红柿,春天再改种小西瓜。每年收入能达到20多万元。”贾庄村村民郑红霞说。
2016年之前,贾庄村还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以种植小麦、玉米等传统农作物为主。2016年8月,贾庄村瞄准大棚经济,由村党支部牵头成立德州归然种植专业合作社,并在村内进行土地调整,开始大规模开展大棚种植。最初,大棚数量仅有20个,截至目前已发展到45个,大棚内主要种植西红柿、小西瓜等农产品。此外,归然种植专业合作社还试验种植草莓、哈密瓜、圣女果、小黄瓜等具有高附加值的农产品,增加村民收入。目前,村内大棚户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有30多户,占到本村五分之一以上。
李爱红就是靠着种大棚致富的。没种大棚前,一家四口全靠李爱红在建筑工地打工维持生计。后来他积极响应村里号召回村种大棚,如今,不但买了小轿车和楼房,还买了一辆小货车,专门往超市运送大棚里产的农产品,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最开始发展蔬菜大棚,村民心里没底。”回想当初的情形,贾庄村党支部书记马峰坦言自己碰了一鼻子灰。2017年,由于种植户盲目跟风种植西红柿,没有听专业公司和合作社的建议种植茄子和辣椒,种植的西红柿赶上市场低谷,赚钱不多。后来,又种植的订单草莓,因土地流转问题,种植时间太晚严重影响到了产量和质量,造成亏损,村民们信心大减。“当时新建大棚投资也较大,对种植户信心造成很大影响。”马峰说。
为降低市场风险,贾庄村不断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种植模式。马峰认为,发展特色种植和品牌农业是出路。“通过对比,大家觉得种植西瓜效益更好,渐渐种西瓜的农户多了起来。”马峰说。2020年,贾庄村从北京引进新品种“牛奶小西瓜”,口感香甜酥脆,非常受客户欢迎。同时,市农科院将贾庄村设为联村共建基地,并规划多个种植实验项目;贾庄村还与寿光蔬菜产业集团合作,使种植技术得到保障。“今年,我们又尝试一个新的种植模式,即西红柿和西瓜轮作种植方式,秋天种西红柿,早春种植西瓜。经过对比实验,效果很好。”马峰说。
今年3月份,贾庄村大棚里种植的“牛奶小西瓜”迎来丰收。“我都没想到这小小的西瓜居然能卖到10多块钱一斤,跟着村里种大棚真是省心又挣钱。”贾庄村大棚户马德勇说。
合作社通过果蔬轮作模式,带领种植户蹚出了一条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新路子,也吸引了附近村庄种植户的目光。2017年至今,合作社已带动周边张七、赵宅、高庄等村发展了50个温室大棚。去年底,仅经归然合作社出售给附近乡镇的瓜苗就多达30万株,这些苗可以供应百余个大棚。同时,归然合作社为这些乡镇提供技术支持,辐射带动广大农村群众增收致富。
“眼下,贾庄村归然种植专业合作社已被评为德州市放心农场和山东省农科驿站。”马峰说,未来,合作社将继续加大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力度,在种植、技术等方面不断探索,通过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带动更多农民致富。同时,争取不断扩大种植面积,叫响贾庄蔬菜水果品牌,扩大影响力,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