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庄:曾藏在树林里的古老村落

    “我们村原来的时候就是这样,到处都是树,曾经有一个说法是‘远看不见村’,村子就像建在树林一样。 ”在岳庄社区楼下围墙边的老人们,指着小区内和墙外郁郁葱葱的树告诉记者。
    新村已起,旧村已去,只有这些老人们,能给村里的孩子和年轻人讲讲他们记忆中岳庄老村的故事。
    古树古庙古井已成传说
    说到岳庄村的历史,曾经有‘三古’,古树、古庙和古井。不过现在都没了,最晚消失的古井也已经被填死了。
    相传,在岳庄村曾有一条从南京通往北京的官道。南来北往的商贾、贩夫走卒、驿马官车等各色人等都从此路过。久而久之,这条路被岳庄人称为“古道”。就在村子西北角的这条“古道”边上,曾有一棵老槐树,村里人称之为“唐槐”,至于是不是自唐朝就已经栽种,早已无从考证。槐树很粗,四五个成年人手牵手才能围过来,树干中间都是空的,但仍然枝繁叶茂,村里人常常用红布把树围上保护起来。
    可惜的是,1971年,不知道什么人,把槐树看作是“四旧”,在中空的树洞内塞上柴草,将其付之一炬。“古槐”也从此变成岳庄美好的回忆和传说。
    如果说古槐因为不知其年代,不能证明岳庄村的古老,“三古”之一的古庙解决了这个问题。据传,关帝庙就在古槐边上。解放前,庙里香火很旺;解放后,大庙先后成了村里的学校、村委会办公室、磨坊,1978年还被当成村里存放拖拉机的车库。文革期间,大庙被烧毁。在大庙地基挖出许多唐砖宋瓦,有力佐证了岳庄村的古老历史。
    对于村里的年轻人来说,古槐和古庙已经只能是“传说”了,但那口古井却不同。古井在村中央偏南的主街边上,井水清凉而甘甜,历代岳庄村人都是喝这口井的水长大的。村外卖鱼的人,都来岳庄村这口井取水,用井水养鱼,活得时间最长。
    至今,不少老人还怀念年轻时,炎炎夏日里,从井里提一桶水上来,冰凉甘甜的井水入肚立即消暑的感觉。此外,井水捞面条是岳庄人夏季最爱的美食。
    如今古井已被填埋,古井也像之前的古槐和古庙一样,成为岳庄人的回忆。
    老村就像建在树林里
    与“三古”一起成为记忆的还有村里村外郁郁葱葱的树。夏天和秋天的夜晚,繁星当空,从远处是看不见村庄的。正如一篇散文写的:每一个饱经沧桑的古老村庄,都有几片树林荫护着,都有着几段树木和人的故事。这些树林就像襁褓,承载着一个村庄的兴衰荣辱,幸福与希望。“原来我们村,你站在东风路上往南看是看不到村子的,因为村外种满了树,村子就像在树林里一样。村里曾经还有一种说法是‘四海不露’。 ”不少老人都有这样的记忆。“四海不露”是什么意思?原来是老村拆迁之前,村里有四个池塘,方言称为“海子”。四个“海子”岸边全是参天大树,枝繁叶茂,就像给“海子”撑起了绿色的大伞,从高处和远处都看不见“海子”的水面,这就是所谓的“四海不露”。
    在老人们的记忆中,早在解放前,岳庄村的群众就和其他地方的一样,有房前屋后栽种树木的习惯。年复一年,村里的树就越来越多。解放后,政府提出“谁种谁有”的政策,村里的百姓积极响应号召,掀起了一股种树风。一时间,村里从原来的房前屋后,到后来的路边水岸,都种满了树。
    上世纪70年代,岳庄结合农田水利建设工程的发展,开展了沟、渠、路、林配套的农田林网化建设。当时的林网以榆树、柳树为主。1979年以后,岳庄全村240亩农田进行了农桐间作,沟边路旁种植了紫穗槐,村子的绿化也开始向“绿化、美化”的高标准专业绿化发展。
    老村虽已远去,新村仍和老村一样,满院绿树。面对人工种植的30多种花草树木,走进岳庄新村,就像进了一个大花园。院内路旁高高的法桐郁郁葱葱,一阵秋风吹来,“呼啦啦”的声音在宁静的小区里回荡,把人带回了对老村街道的回忆中:
    街边的树枝上,麻雀在欢快地跳跃着;池塘里,小荷露出了尖尖的嫩芽,几个调皮的孩子扔进去几块石头,把水里的鹅鸭惊得“扑扑棱棱”乱飞,一只水鸟从池塘岸边的树上俯冲直下,从水中衔起一条小鱼飞回树梢。夕阳西下,村庄的大树旁,飞翔了一天的鸟儿,沿着夕阳的轨迹,从田野飞向村庄,飞向它们熟悉的家园……整个夜晚老村里都是静悄悄的。
    旧村改造翻开岳庄新历史
    2003年,我市启动新城建设,岳庄村被纳入拆迁对象。为充分保障失地农民的权益,岳庄村为村集体预留了发展用地,并将被征农地所得土地款进行了投资、盘活。
    通过被征农地,岳庄村陆陆续续得到3370万元的土地款。分还是不分这笔钱,争议很大,如果分,短期来看,可以直接促进农民增收。但是,村支书程凤臣却这样算了一笔账:土地款看上去不少,但平均分到岳庄村220户,每户充其量得到15万元,改善生活绰绰有余,但用于投资,难以办大事;更值得重视的是,如果土地款发下去,骤然得到一大笔钱的村民,很难做出合理投资,一旦盲目消费、坐吃山空,村民将彻底失去依靠,为社区发展、稳定埋下隐患。而如果将这笔钱放在一起,积少成多,则可以运转起几个好项目,让村民从中获取长期收益。
    几经讨论,岳庄村党支部决定,将历年全部征地款集中起来,在留下的发展用地上,建设了福特汽车4S店和钢材市场等村办企业。
    2013年12月31日,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河街道办事处岳庄社区党支部书记程凤臣向村民公布村集体资产:至2013年底,算上已发给村民的分红,岳庄社区集体总资产已达1.5亿元,而岳庄社区最初的家底,只有陆续领到的3370万元征地款,这意味着几年来岳庄社区村集体资产增加了1个多亿。这得益于岳庄社区10年前的那个决定。
    集体经济壮大了,村民也从中得到了实打实的实惠。如今在岳庄社区,70岁以上的村民,每人每月都可以领到600元的福利金;60岁至70岁的,每人每月可以领到500元;50岁至60岁的,每人每月300元;50岁以下的,每人每月100元。另外,小区物业费、村民的新农合和养老保险,都是集体出的钱;逢年过节,老人们都能收到油和面;小孩考上大学、当了兵,集体也奖励上千元。
    将来,岳庄社区将探索实现集体资产股权化,将集体资产以股权的形式分给全体村民,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权。相信,岳庄社区会创造更加辉煌的未来。(据德州宣传网)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