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须趁年少时

李兴智

“书非借不能读也”是清代随园老人袁枚《黄生借书说》中的名句,我深有体会。

小时候,书籍匮乏,能看到的大多是故事简短的连环画。一本连环画几角钱,买来后小伙伴之间互换传看,一本连环画往往翻看很多遍。玩耍时,小伙伴们会互相讲述连环画中的故事,还会根据连环画中的故事玩角色游戏。小学五年级时,借到一本小说《高玉宝》,其中半夜鸡叫的故事反复看了好多遍。看完小说后,夜晚偷偷跑到自家鸡窝前像周扒皮那样学鸡叫,果然惹得全村的公鸡都跟着叫起来。

1974年,我上了初中,班主任王元茂担任语文老师。他循循善诱,为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时常利用下午课外活动时间给我们读诗、读小说。记得《黎明的河边》是用两个课外活动时间读完的,由于惦念小陈一家和他的“虎子(狗)”的最后结局,一天多的时间里我简直是抓耳挠腮、茶饭不思。待王老师把小说读完,我冒昧地向他提出借书的请求。他爽快地把书借给我,同时拿出峻青的《老水牛爷爷》和浩然的《喜鹊登枝》,让同学们传看。

同学们的阅读兴趣被激发起来,不长时间,大家就把王老师的三本短篇小说集和几本诗集借阅传看了个遍。王老师因势利导,鼓励同学们把家中的书拿出来让大家共同阅读,又鼓励有条件的学生到书店购买新书,然后拿自己的书和其他同学换书读。这一招很奏效,班内图书很快多了起来,我也向父母要了几块钱,买了一本《金光大道》,算是有了换书读的本钱。

借来和换来的书,我们都很珍惜,阅读时都是小心翼翼,绝不损坏弄脏。由于到手的书还有其他人排号等着看,所以一本书少则一两天、多则三五天就能看完。像《闪闪的红星》一书,不到两天我就看了一遍。随后的三年多时间里,我借阅小说和各类图书200余册。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高尔基的《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及《呐喊》《红岩》《大刀记》《苦菜花》等,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开卷有益。阅读,给我带来快乐,开阔了我的眼界。当然,阅读也很艰辛。三年多时间里,不管严寒酷暑,阅读一般都是在夜里。夜晚,点上自制的小煤油灯,先是在桌子上读。夜深人静时,再把小煤油灯挂在墙上,背靠土墙,坐在土炕上读。书中引人入胜的故事,常常让我忘了时间,忘了周围的一切。

1977年,我升入高二不久,国家恢复高考制度,我高中毕业考上了中专,参加工作后,我继续借阅和购买了不少书籍,但阅读时总没有了那种如饥似渴的感觉。

读书须趁年少时!怀念少年时期借书读的那些日子。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