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那些事

张海燕

莎士比亚曾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说到书,不禁想起记忆中我读书的几件往事……

年幼时,有一次姥姥领我上街玩。途经新华书店,我高兴地跑了进去。左瞧瞧、右看看,对图书爱不释手。最后我看上了一本厚厚的《儿童文学》,我悄悄地看了下封底的定价是2元。这在20世纪70年代也不是小钱了。我知道姥姥家贫寒,没有闲钱给我买书,所以也不好意思让姥姥给我买。可能是我的恋恋不舍让姥姥看出了端倪,最后,姥姥竟然买下了那本书,并且对我说:“别担心花多少钱,以后好好学习就行。”记得我当时双手抱着那本《儿童文学》,蹦蹦跳跳地跟姥姥回家了。

童年的事情有很多,但大多已淹没在记忆的长河中,唯独这件事令我记忆犹新,终生难忘。那本《儿童文学》承载了姥姥对我的爱和期望,某种程度上说,是姥姥为我打开了一扇文学之窗,让懵懂无知的我通过这扇窗了解了外面的世界。姥姥是我求知路上的引路人。每忆及此,都会让我热泪盈眶,这是怀念之泪,亦是感恩之泪。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慢慢知道应该读些什么书。“书非借不能读也”,记得上初中时,有一次从同学那儿借到一本梦寐以求的《红楼梦》,于是埋头读起来,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不几天就读完了。后来又读了几遍,其中的细节让我回味至今。再后来,想读《简·爱》,但本地书店没有,只好托人从济南买了回来。读《活着》,明白了重重苦难不能打垮一个人,即使生活给予我痛,我仍然报之以歌;读《巴黎圣母院》,我憎恨克洛德的道貌岸然蛇蝎心肠,感动于敲钟人卡西莫多的善良痴情;读《追风筝的人》,我洞悉了阿米尔的背叛与救赎行为,也深刻地体会到战争的残酷、生命的脆弱与个体的渺小。

好书是可以滋养人一生的,尤其少年时代读的书,终生不忘。人的一生都是受教育的时间,活到老学到老。只要有心,时时处处都有学习的机会。“寒门博士”黄国平在其博士论文《致谢》中说道:“读书二十二载,信念很简单,把书念下去,然后走出去,不枉活一世……理想不伟大,只愿年过半百,归来仍是少年,希望还有机会重新认识这个世界,不辜负这一生吃过的苦。”

优秀的人在读书学习方面为我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让我们乘着书籍的航船,扬起信心的白帆,凭借勤奋的东风,驶向成功的彼岸。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