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爷教我学写帖

范兴文

我的姥爷在那时的农村人眼里算是个秀才。姥爷家当时是村里的殷实户,他又是独子,所以有幸念了几年私塾。因为村里读过书的人凤毛麟角,姥爷便很受人尊敬,又因为他会写各种帖子,就更受大家的欢迎了。

那个时代,不管是婚丧嫁娶,还是寿诞礼俗,都要写帖,特别是婚姻大事,每道程序都得写帖,甚至有的一道程序就得写很多帖。纳雁定期,迎亲宴客,都离不开它。

那时,四里八乡都知道姥爷是写帖的高手。不但同村人求他,而且邻村里的人也慕名而来,求他赐帖一封。所以,他的桌前,喜烟喜糖总是不断。我们这些孩子可没少在他那里吃糖。

在姥爷心里,这写帖是一种技能,是可以受人尊重且有价值的本领。所以,他经常教我写帖,特别是他到了晚年,恨不能把他写帖的本事倾囊相授。

我如今还记得一些帖子的写法,比如订婚贴。订婚贴有两种,一种是字多的,一种是字少的,都是写在一个长方形的红纸上,竖式格式。字多的内容是:谨承冰语,愿结良缘,丝行色杵,暂代红全,俟允生某某鞠躬。冰语,就是媒人的话,俟允生是谦辞,意思是迫切等待对方答应的人。字少的只有八个字:敬求金诺,某某鞠躬。一般情况是写长不写短,短了会让人家觉得有应付之嫌。求帖的人一般不会问内容含义,看到红纸上写了字,就放心地收起来道谢而去了。姥爷写帖是非常认真的,用正楷一笔一画地描写,觉得不好,就要重写一次。最后还要仔细审视,丢字落字了吗,格式正确吗,字体大小合适吗等等。

订婚帖只是开始,确定了结婚日期还要写婚娶帖。婚娶帖像一首诗,合辙押韵,但是有具体内容。“谨遵宪书定厥祥,某月某日大吉昌,三相忌用某某某,上轿面向某个方”。“阕祥”出自《诗经·大雅·大明》“大邦有子,伣天之妹。文定厥祥,亲迎于渭,造舟为梁,丕显其光。”意思是大国姑娘莘君女,长得天仙一个样,行聘需选个吉祥日,亲迎直到渭水旁,拴结木船作浮桥,婚礼热闹又堂皇。忌三相就是十二属相里和女方犯冲的属相不能送嫁陪娶;上轿的方向因人而定,一定在上轿登车时望一望夫婿家的方向,意为心有归属,忠贞不贰。

接下来就是送饭帖了。给新媳妇送饭的都是女性亲属,伯母婶子,姑姑娘姨,嫂子姐姐等。关系远一点的买饼干,关系近一点的买点心,也有给钱的。写帖的内容方式也有讲究,送饼干的写“谨具粗饭一桌”,送点心的写“谨具油果一桌”,送钱的写“谨具折仪几元”。落款也不一样,长辈落款是“正容”,如:愚姑母某门某氏正容。平辈写“敛衽”。送饭帖的作用就是让男方家长知道自己娶的媳妇娘家有多少门子亲家,以后好来往。

结婚的男方,还要在结婚那天押回帖。收到大饭了,要给姑姑姨娘们回个信,简单地写道:领,谢,侄女(或外甥女等)新归某门拜。

除了这些,生儿育女,拜师求人,设坛开业都会用到帖子。我最初晓得“弄璋之喜”和“弄瓦之喜”分别是祝贺生男生女,就是从姥爷写的帖子上。并且知道王字旁的字大多和玉有关,也了解到古代有严重的重男轻女的思想意识。从帖上,我学到很多古代文化常识,这对我以后研究古典文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我对于姥爷的帖学情有独钟,学起来是非常认真的。姥爷告诉我:任何学问都不是死的,旧帖是个基础,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补充更新,使帖的形式和内容更加完美,更切合时代。姥爷收集了各个地域、不同风俗的帖子写法,记了厚厚的一本子,取名为《帖学世界》。姥爷临终时把他的《帖学世界》传承给了我,我至今还珍藏箧底,时不时拿出来翻翻。有时,我讲给儿子听,他不耐烦地说:“都是老絮套子,过时的东西,有啥用呀!”我没有反驳他,是的,这些东西的确已经过时很久了,但是说他一点没有用我还是不赞同的。

古人这么烦琐地写帖,是多余的吗?我认为不是,在那信息渠道不通畅的时代,它更多的还是在利用这种原始的形式讲规矩,尽情理,是一种为人处世的诚恳态度,体现的是人间、人情、人生。现在信息化的社会,淡化了帖的使用,变化成其他形式,这是时代的变迁,也是一种社会的进步。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