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皮雕技艺传承人刘清辉:让皮雕艺术焕发新的光彩

刘清辉正在制作皮雕

记者马乐姜伟孙耕

皮雕,又称为皮革上的文身,是以刻刀等工具在皮革上进行浮雕创作的手工技艺。国内的皮雕艺术起源于草原游牧民族,源远流长,集实用、鉴赏、珍藏于一身。

在德州天衢新区,42岁的刘清辉便是一位中式皮雕技艺传承人。在他的刻刀下,皮雕除了表达着喜怒哀乐的情绪,更是被赋予了情感和内涵,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作品,似乎在诉说着一个个有趣的故事。

刘清辉受到父亲的影响,自幼学习书画,对传统艺术,特别是传统手工艺有着浓厚兴趣。2015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皮雕技艺,被其复古细腻的艺术风格所震惊,简直就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凭着一腔热忱,他将皮雕所需工具一一置办齐全,通过看视频、查书籍自学钻研起来。“一开始什么都不懂,只是在慢慢尝试,看着别人雕刻简单,但仅仅是在皮革上雕刻一个花纹,就有不少讲究。”刘清辉回忆,他的第一件作品是一个钱包,包上有一个狼头图案,“前前后后忙活了三天三夜,整个人筋疲力尽,还是把狼头雕成了四不像。”通过反复练习,多次外出拜师进修,刘清辉的技艺不断精进,后来干脆辞职专门从事皮雕制作。

一件皮雕作品制作起来极其复杂,创作过程融合绘画、雕刻、染色、定型等工艺手法,粗略算来需十余道工序。由于长时间手工制作,他手指上的指纹几乎被磨平,家门的指纹锁每次都要试多次才能打开。创作时的刘清辉,专注严谨、一丝不苟,沉浸在皮雕艺术的世界中,通过反复雕刻与敲打,赋予着皮革特殊的美感与灵魂。“看着他在创作时的那种溢于言表的满足,我也为他开心。”一直以来,妻子李文玲都是他坚强的后盾和支持者。

“皮雕制作是一个慢慢修炼自己的过程。”刘清辉说。在皮子上作画,容不得修改,刀落后,就是一段不可回望的旅程。刻画、敲击、推拉、旋转……各道工序环环相扣,一 刀一锤都容不得半点马虎。

“皮面软化时间长了不行,短了也不行。刻刀下深了,会刻伤皮;刻浅了,图案无法呈现。”曾经有一次,他花了近半个月的时间为客户制作了一个海盗船长图案的皮包,结果在最后上色时出现失误,尽管客户再三表示没有关系,但刘清辉依然坚持重新制作了一个。

在刘清辉的眼中,每一块皮料都是有生命、有性格的,这使得每件皮雕作品都是无法复制的。他敢于打破常规认知,不断寻求突破,“一件作品完工后,能够得到客户的肯定,我特别满足和高兴,有一种成就感。”刘清辉表示,这是他最大的收获。

在刘清辉的工作室里,卡包、抽纸盒、皮带等皮雕作品随处可见。一块块皮革在他的精心制作下,变换了模样,焕发出不一样的神采。

“以前做皮雕都是随着自己的心性,以原创为主。”但养家糊口的担子越来越重,刘清辉开始创作各种适合市场的皮雕作品。近年来,机车文化在国内的流行,为他带来了机遇——重机车的车边包、隔热垫,驾车人的腰包、腿包等,是他目前的主要产品。

刘清辉认为,皮雕的魅力就在于温度和情感的表达,加上手艺人的匠心独运,亦可以在潮流迅速更迭的时代“出圈”。“结合大家对传统文化的喜爱,接下来积极与学校进行产学研结合,教授技艺、培养团队、带动就业。”刘清辉说,“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将皮雕技艺继续传承,焕发出新的光彩。”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