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路带我回家

崔忠华

小时候老家的村东面有一条通往县城的公路,土质的公路并不太宽,只能让两辆相对而行的马车小心翼翼地错车。车辆稀少,如果开过来一辆拖拉机,我和小伙伴们会扯着嗓子大唱“拖拉机,拖拉耙,拖拉机上安电话”的童谣。即使这样的公路,也是我小时候梦想起航的地方,每次站在公路上,我都迫切想知道公路尽头的县城是什么样子。

农历四月十五和九月十六是县城古会,我终于在8岁的时候,跟着哥哥和同伴们每人手里攥着一角钱徒步赶古会。走在坑坑洼洼崎岖不平的土公路上,我兴奋得蹦蹦跳跳、手舞足蹈。

公路两旁野草丛生,大雨过后沟壑纵横。野草将深沟掩盖得严严实实,根本无法辨认是公路还是深沟。路上我不小心跌入深沟嚎啕大哭,被哥哥救上来发现,嘴唇磕破并肿得很高,身上沾满枯草和泥土,我被同伴们叫了一路的“小花猪”,这次“灾难”让我记忆深刻。

我们走了将近两个小时才到县城。县城好美!宽阔的柏油路一马平川,走在上面一点都不硌脚。黑亮的路面,如同一条笔直的墨龙,我在柏油路上大步流星、健步如飞。我想如果老家的公路像县城里的柏油路那该多好啊!要是那样我根本不可能跌入深沟。

时光流转,春秋轮换,不知不觉之间我已经上了初中。那年村东头的土公路终于变成了县城一样的柏油路,四车道的公路伸向远方、一望无际,各种汽车在公路上畅通无阻。我也有了第一辆自行车,我骑着自行车去乡政府驻地的中学读书,宽广的柏油路让我距离梦想更近了。

那时我从课本上得知南京长江大桥的路面很宽阔,可容8辆汽车并排行驶。我和同学们也曾做过实验,在老家的柏油路上可以二十个人并排骑行。车与路对话,人与车交流,心同人共进。三年后我顺着这条路考入了梦寐以求的县城一中。在那里我读懂了老家的这条柏油路可通向省城,连接着更宽更长的公路。

后来,我沿着老家的公路坐车去了远方的城市,老家的柏油路也重新拓宽改造,变成了六车道。标准很高,两边是整齐的青石路牙,还有指示牌、路标、太阳能路灯等,中间有隔离带,如同高速路一样行车更方便,车速更快。另外还有两条人车分流的非机动车道。

非机动车道上还有盲道,闭着眼也能从老家走到县城。非机动车道与机动车道之间是绿化带,错落有致地种植着法桐、紫槿花、低矮的侧柏和小叶黄杨。侧柏和小叶黄杨组成多种图形,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春天开花,夏季碧翠,秋天多彩,冬季有绿。映衬着蓝天白云,公路一年四季美轮美奂。

最让人感到心满意足的是公交站亭,仿古式的公交站传送着一股中国风,它既可以避雨,又可以纳凉,还可以坐下来休息。人性化的设计和民族风格的特色,使公交站亭变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现在,我经常回老家。每当我开车飞奔在这条公路上,我就感觉走在了通天大路上,因为它连接着高速路,连接着远方……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