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茶淡饭成时髦


  前些日子,朋友送了些地瓜来,说是难得的上好品种,味道不错,还兴致勃勃地介绍了几种吃法。望着地瓜,一旁的我却暗暗地皱了皱眉头,不经意间勾起了那些遥远的往事。
  上世纪60年代,那是一个物质异常匮乏的年代,东西大都要凭证限量配给供应。粮食不仅按人定量供应,还区分大人小孩、职业工种。那供给量实在难以满足我们这些发育成长中的孩子的需要。一日三餐的“吃”,就成了那时我们家紧迫的重点问题摆在了母亲面前。
  那个时候,地瓜价格便宜、品种也单调,也无需凭证配给购买,城郊农村比较容易买到。以当时的处境条件,母亲也只能选择地瓜作为搭配食粮,来应付一日三餐吃饭问题。做法吃法上也简单,要不就是蒸着吃,要不就是拌着青菜加点大米煮着吃。那油、肉、糖、粮都是稀罕紧缺专供物品,连酱油都要凭证限量供应,一日三餐想要省钱又要吃饱,餐桌上几乎顿顿离不开地瓜。为能多节省下点钱,母亲不上市场买地瓜,而是挑着担子大老远跑到农民田间地头。这样虽然能便宜些,但每一趟回来,母亲浑身都是汗,累得大半天才能缓过气。那时年龄尚小的我们,基本帮不上什么忙,全靠着母亲独自操持,这其中几多艰辛劳累,唯有母亲自己最清楚。
  这地瓜餐开始吃时让人觉得还可以,连着吃几天,每顿都有,就难免要厌恶抵触。以至于后来,一见到饭桌上的地瓜饭就反胃。不懂事的我们,一到吃饭时看到又是地瓜,就赌气嚷嚷闹着不吃。母亲总是好言哄说着,每次做饭费尽心思、想尽办法换不同做法。然而条件所限,也难变出什么新法子来改变孩子们对吃地瓜的厌倦。
  地瓜陪伴我们度过了那段艰难的岁月。虽然它曾经招致了我们厌倦抵触,但也因为有它,沥尽心血的母亲才能让我们家挨过了那段异常艰难困苦的日子。
  时过境迁、斗转星移,改革开放后,国家步入发展快车道,取得了翻天覆地举世瞩目的成就,社会家庭翻开了崭新一页,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巨大改善,这地瓜也从让人不屑的“不入流”一族华丽转身,登上了大雅之堂。如今的地瓜,价格高,品种也繁多,烹调煮法五花八门,被开发成系列美食产品,还被饭店酒楼精工细作成热门招牌菜,并作为保健食品获得大众青睐热捧。
  岁月悠悠,往事也并不遥远,这地瓜依然是地瓜,“身价”“风味”“风采”却焕然一新,得益于时代的飞速发展、国家的变革进步。
□王建华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