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去的夯歌□张艳华


  时代巨变,岁月如歌。不知不觉,人至中年。一路走来,我见证了祖国的发展变化,我们的生活也由贫穷到富足。如今,别说城市,就是农村也是高楼林立。很多临街住户盖起了楼房,那样式,一座比一座新颖、气派。盖房现在都是大包,只要有一个主事人在场,万事皆可办妥。除了垒墙,其余的重头戏如灌灰浇筑,或上楼板全由大吊车帮助完成。再也看不到那一家盖房、全队乡亲帮忙的热火朝天的景象了。
  时间回到上世纪70年代,那时农村还有生产队。记得我八岁那年,家里要盖房子,准备工作繁琐。爸爸先到木材市场买檩条,去了好几次,最后买回来的,还是不太粗,头上有枝杈。爸爸说便宜,可以将就用。买来之后在家中院子里放了差不多一年。期间,爸妈各自到亲戚朋友家请人帮忙打土坯。一天下来,人们累得像散了架。吃完饭,爸妈千恩万谢地把亲戚送走,这算又过了一关。
  要说整个盖房过程中能给我留下一点快乐的,恐怕就数打地基了。
  白天雇人把地基挖好,用几根粗竹竿挑上几盏亮灯泡,固定在地基四周,等傍晚或晚上,一个队的乡亲们吃完饭都来帮忙砸地基。爸妈准备了烟、花生、瓜子和几样小菜。叔叔伯伯们赶来我家,爸妈热情相迎。
  人到齐了,大家分好组,一组由八人组成。把夯抬出来,夯就是一根方柱石头,由四根粗木棍固定好绑成,一人抬一根棍头,大家各自站好自己的位置,就开始砸地基。
  最有意思的是唱夯歌。领唱站在房基中间的高土堆上,相当于乐队的指挥。他唱半句,大家就随着他的节奏,一边应和,一边把夯抬起,落下,一点一点均匀地往前移动,一遍遍地把地砸实。一般领唱由一个大家公认的能说会道的人担任。这个人的口才、想象力一定要好,因为夯歌没有固定的内容,需要随机应变,现编现唱,想起什么唱什么,看见什么唱什么。唱的内容一般与我们的劳动和生活有关。无论唱什么,调子总是一样的,一句扬调,下面就是一句降调。总是领唱的唱一句,大家跟着唱一句。比如他唱“大家干起来呀”,大家就会一齐应和”干起来呀”,他又唱“大家加把劲哟”,大家又随声附和”哎”!也不总是一个调,抑扬顿挫唱得很好听,领唱和跟唱,配合得默契。
  看到人们累了,主人或领唱就招呼大家歇歇场,大家喝碗水,换一拨人接着砸地基。不长时间,那铿锵有力的号子声就又响起了。领唱号子的人,又得挖空心思想唱词,有时唱出一句好词,引来全场的喝彩声,大家就齐跟一声“好!”这时,唱号人觉得非常自豪,神采奕奕,越唱越来劲。有时实在没词了,看见什么唱什么。有一次竟然唱出“天上过了一架大飞机哟”,人们一愣,看看天,可不是吗?真有一架飞机从空中飞过,还有“飞机拉线”呢,于是人们哈哈大笑,他自己也笑了,笑完了还得唱,地基还得接着砸。
  砸地基的人是主角,配角还有很多,像妈妈和大娘她们忙着把开水一碗碗晾到桌上,放好小凳子,上了年纪的爷爷们则嘴里叼着烟袋,围着地基转来转去,不时地视察和指挥,怎样把活干好,怎样省劲……我们这些小孩子很难见到这样的热闹场面,也来凑热闹,在明亮处的闲地跳房子、跳皮筋或嬉戏打闹。也不懂什么唱词,只看见大人们笑了,也跟着笑,半天才弄明白怎么回事,于是也跟着学,方才觉出夯歌的有趣。繁重的体力劳动在人们的嘻嘻哈哈中完成,似乎也没那么累了,倒是看到人们洋溢着满脸的愉悦。
  岁月悠悠,一去不还,一晃几十年过去了,我们这些当年的儿童,如今也成了年过半百的中年人,人们盖房、盖楼再也不用人工砸地基了。只是一个人开着一个砸地基的小车,随着开车人的控制,一下一下地均匀而整齐地砸着,砸得很快,只听见一下接一下的砰砰的砸地声,那声音略显单调,再也不会引起人们的兴趣。只有当偶尔闲暇,大家在一起忆童年时,不免提及那悠扬有力的夯歌,以及经年的趣事,脸上浮起一种幸福的愉快的笑容……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