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里的“蓝白灰”

星期天,刚走进家门,就见床上放着两个大大的衣服袋子,鼓鼓囊囊的。“唉!这么多的衣服怎么处理呀?还有没摘标签的呢!”大嫂正在收拾侄女的衣服,见我和小妹来了,拉开柜门让我们看。柜子里的衣服满满当当,像个服装店,春天的大衣、夏季的连衣裙、秋天的风衣、冬天的羽绒服,短款的新颖别致,长款的时尚漂亮。每一件,无论是新的、旧的,样式与颜色都是搭配合理,相得益彰。

见此情景,一旁坐着的二嫂搭了话:“我们那时候穿的都是补丁衣服。夏天从地里干活回来,把穿着的小褂儿洗洗,晒干了接着穿上。衣服不但少,而且颜色也没有这么多,千篇一律‘蓝、白、灰’。就是这样,那时买布做衣服都不是随便买,国家都是凭布票供应。我结婚时买的衣服做的被子,凑了好几家的布票才够……”二嫂滔滔不绝地讲述着当年的历史。

正在这时,邻家侄媳带着孩子来了,一进门就听见二嫂的话,笑呵呵地说:“二婶儿,现在和过去可不能比了,如今社会发展了,人们的生活条件好了,莫说补丁衣服,就是衣服褪了颜色都不穿了。”她伸手一边掏纸袋儿里的衣服一边说:“这不,快到孩子生日了,我给她买了几件。”——一件粉红色的体恤、一条浅蓝色的短裙、一条乳白色的连衣裙和一件碎花的防晒衣。

看着眼前这些色彩鲜艳、靓丽别致的衣服,听着二嫂和侄媳的对话,我的思绪不由得飞回到以前。

那是1980年“六一”前夕,学校要举行庆“六一”文艺表演联欢会,邀请学生家长前来观看。舞蹈老师要求我们这些小演员们穿得漂亮一点儿。我高兴极了,兴冲冲地跑回家翻遍了我所有的(其实就是几件)衣服,可是没有一件满意的。于是我鼓起勇气让妈妈给我买一件新衣服。可是得到的回答却是,现在家里没有富余钱买新衣服,买新衣服要去县城,你爸爸又不在家没办法儿去。听了妈妈的话我非常失望,大哭了一场。我想穿着漂亮衣服,像公主一样在舞台上翩翩起舞的愿望终究没能实现。

在那个年代,大人们平时很少给孩子买衣服,大都是在过年的时候才能穿上新的。孩子们穿衣服也很节俭,一件衣服能穿好几个孩子,妹妹拾姐姐的,弟弟拾哥哥的。“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是那时人们穿衣的真实写照。

一晃儿改革开放的春风已在神州大地吹了40年,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了很大提高和改善。

想想小时候,看看现在,真觉得是在梦中一样。改革开放使我国的服装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设计风格上不断推陈出新,千变万化;颜色上丰富多彩,鲜艳明丽;款式上也由以前的保守、拘谨,变得自然大方,美观时尚。服装成了我们出入各种场合、参加各种活动很重要的装饰品。衣服在现代人眼里承载着时代赋予它的更深的含义。

40年的改革开放慢慢地改变了我们许许多多的陈旧观念,衣服不再只有御寒保暖的功能了,它是一个社会进步的象征;它是个人形象、气质和修养的体现;它更是我们历经改革开放40年,生活变化的一个缩影。

□王志平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