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二月二”


  农历二月初二,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节日“龙抬头”,古称“春龙节”。
  关于“春龙节”的来源,民间流传着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当年武则天废唐立周称帝,惹恼了玉皇大帝,便传旨四海龙王,三年内不得向人间降雨。不久,司管天河的龙王听着民间百姓凄惨的哭声,看着一个个生命因饥饿而亡的惨景,担心人间生路断绝,便斗胆抗旨,为人间降了一次雨。玉帝异常恼怒,把龙王打下凡间,压在一座大山之下,并在山上立了一块石碑: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要想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为了拯救龙王,黎民百姓到处找开花的金豆。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二,人们正在翻晒玉米种子时,有人突发奇想:这黄澄澄的玉米粒不正是金豆吗?炒爆开花,不就是金豆开花吗?于是,家家户户爆玉米花,并设案、焚香、上供。龙王抬头一看,知道百姓救它,便大声向玉帝喊:“金豆开花了,快放我出去! ”玉皇大帝俯首一看,人间家家户户果然是金豆开花,只好传谕,诏龙王回到天庭,继续给人间兴云布雨。于是,民间就有了“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
  “二月二”作为民间传统节日,自然也会有众多的民俗活动。由于当时人们相信只有“龙威大发”,才会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因而这一天的饮食都以“龙”命名:吃春饼叫作吃“龙鳞”,吃米饭名曰吃“龙子”,吃饺子被称吃“龙耳”,吃馄饨则为吃“龙眼”,吃面条则叫吃“龙须”……其中最讲究的是吃春饼,俗称薄饼,这是一种用白面烙成的双层荷叶饼,可以揭开,涂上甜面酱,卷上由木须肉、豆芽拌粉丝、酱肘子等组成的“盒子菜”,味道适口,吃着顺味。俗话说“盒子菜里样样有,五谷丰登好年头。 ”
  “二月二,剃龙头”,则是很多地方的又一习俗。俗语有“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因此很多人都在二月二这天剃头,有应“剃龙头”的吉意,也有鸿运头的寓意。
  明清以来,在二月二还增添了“熏虫”的活动。明人刘侗、于奕正合著的《帝京景物略》中记载:“二月二日曰龙抬头……熏床炕,曰‘熏虫’,为引龙虫不出也。”清康熙时的《大兴县志》记载:“二月二,家家各为荤素饼,以油烹而食之,曰熏虫。”为什么要熏虫?进入农历二月,天气渐暖,昆虫开始活动,有的虫子对人体健康是有危害的,所以这一天就有越来越多的人用油煎食物、摊煎饼等办法,凭借烟气熏死虫子,这是一种讲究卫生的理念。在北方一些地区还有以吃炒豆的做法用来驱虫。人们将黄豆在盐水中浸泡一段时间,然后取出放在锅中爆炒,很快黄豆在锅中发出蹦响,以此惊动虫蝎,将之驱赶。
  在我国广大农村,流传有“二月二,龙抬头,大家小户使耕牛”的农谚。依据气候规律,“二月二”之时,我国大部分地区受季风气候影响,温度回升,日照时数增加,雨水也逐渐增多,光、温、水条件已能满足农作物的生长,所以“二月二”之后,田间农事活动将陆续展开,所以有些农村地区又将二月二称为“农头节”。
  而今,经过时代的发展,“龙抬头”的一些习俗虽然流传至今,但有些已失去了当初的含义。
□袁文良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