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历史上的州卫书院

□张明福

   州卫书院为清咸丰八年(1859)知州张应翔、卫守备叶宗训同建,故名“州卫书院”。地址在大西门内吕家街中间路西(今德州三中校址)。院落宽阔,房舍整齐,为本州岁科考试之所(有流传下来的岁课试卷存世)。后因兵乱,州内数处书院所藏之书汇集于此,故藏书甚多,为文士集会之地。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主讲王子香任最后一任山长,主持院务6年。光绪三十年(1904)停办书院,改为高等小学堂。所藏之书,于民国时几经变乱,全部散佚。
    光绪《德州志略·州卫书院记略》载:州卫书院在西门内吕家街中间路西,大门东向,门以内为群房院役司启闭。西为屏门,南为点名所,额曰“胪唱先声”,西为照壁,彩绘五魁。北屏门内,北厅额曰“涵化堂”,山长讲学之所。东西厢房内有桌椅,月课诸童,在此作文。内院房十余间,山长之所居也。西南号舍十七间,肄业诸生所居也。其经费则官绅共捐。
    除购地筑室工料外,净存京蚨壹万壹仟五百缗,发当生息,月利一分,作为每年山长脩金、生童膏火岁修等项之资。延州人候选州同封兆桐监书院事。自始修以至聘请山长岁修各节,皆与监院绅士商酌办理。每逢课期,扃门试士,至慎重也。
    同治五年(1866),知州赵新加诗赋课捐,备奖赏,行之数年,诸生皆有进益。如同治戊辰(同治七年,1868)科进士魏乃勷、辛未(同治十年,1871)科进士马翥、光绪丙子(光绪二年,1876)科进士马咸、庚辰(光绪六年,1880)进士徐象震,均长于诗赋。
    同治十二年(1873),知州王亮采、卫守备王廷薰,捐廉重修书院,以后均照旧章课士。光绪二十一年(1895),知州王佑修将停课馀款,续入生息项下。二十二年(1896),署任知州陈公亮加经古课捐,添奖赏每月一次。监院绅士、知县职衔马翥,候选直隶州州判吕青云,捐添书院号桌号櫈,并捐备本年经古卷资,州署存案。 ”
    因兵乱,本州数处书院的藏书均集于此,所以该院藏书甚多。光绪二十三年(1897),主讲王子香成为书院最后一位山长,掌院六年。书院所藏之书几经变乱,后来全部失散。
    戊戌变法以后,清政府令各省、府、州、县之书院一律改为学堂。清光绪三十年(1904)4月,按照山东省提学使通令,德州将州卫书院改为德州高等小学堂,并将书院之款改为学堂之款,以科举36名秀才名额的旧例,招收36名学生,系公费生,供给膳宿学习费用;超额的学生自费。学制四年,毕业考试及格由省提学使签发毕业证,以秀才资格论,群众谓之“洋秀才”。学习科目修身、读经讲经、算学、历史、地理、格致、图画、体育。因师资缺乏,课程有所偏废,以《四书》《五经》为主要课程。贡生吕青云为第一任堂长。民国初年,取消“读经讲经”,增设“英文”,新学风气渐开;停止学生公费。
    民国三年(1914)改为德县县立高等小学校。后来几经变迁。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