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德州州学与书院(一)

    说起德州州学,不得不说到德州文庙,因为文庙和州县学始终是在一起的。德州州学、文庙位于旧德州城的北部(今德城区胜利街东市生建机械厂处)。据清康熙年间德州学者孙勷《重修学宫记》载:元至元三十一年(1294),“知州秦政以夫子之宫在东南隅,地形洼下,水潦时沃,乃卜迁于州之西南……明洪武十年(1377),知州阎九成乃迁今地。 ”后经屡次增修,成为历代风雅儒士、达官贵人拜谒、浏览的胜地和德州的文物景点之一。
    当时的德州文庙,主要建筑物贯穿在一条南北中轴线上,其左右附属建筑对称排列。门前为泮池,南为照壁,题曰:“太和元气”。泮池后为棂星门,左右有二坊,左曰“德配天地”,右曰“道冠古今”。坊外两侧各有一碑,一写“文官下轿”;一书“武官下马”。棂星门内为大成门,两侧各筑一厅。大成门后,为规模五楹,高9.8米,进深12米,占地249.6平方米,气势磅礴的大成殿。飞檐垂脊,黄瓦飞甍,斗拱交错。周绕四廊,雕梁画栋,堂皇宏丽,藻井枋檩,正脊五龙戏珠,金箔贴裹,熠耀辉映。
    文庙东西两侧各有偏院,东院西侧南为学门,北有“崇圣祠”,为孔子家庙,祭祀着孔子的父亲叔梁纥。以东自北向南依次建有“英烈祠”“土地祠”“宋公(性)祠”“乡贤祠”“文昌阁”“名宦阁”“董颜祠”“节孝祠”,“奎星阁”建在东南角。西院北为学署旧址,亦称后学署;南为儒学署,亦称前学署,即州学所在,“入学三十名,学田六顷八亩零”。
    在古代,立文庙,祭孔子,以圣贤之德,为学生之楷模。每年春秋两季,在文庙祭孔子,日期为农历二、八月的第一个“丁”日,故祭孔也叫“祭丁”,由知州主祭,民国时期改为县长主祭,其他官员及本州有名望人士陪祭。
    德州文庙,这一封建社会传统思想文化的教育阵地,经明清两代劳动人民的保护和修葺,直到民国初年仍保存完好。在军阀混战和日本鬼子的占据期间,德州文庙遭到了较严重的破坏。到德州城解放只剩下大门和残墙断壁了。上世纪50年代初修建生建机械厂时,将其残迹拆除。当时在残迹上遗留的好多石碑、石雕等文物垫了海子或被埋在了地下。
    德州州学开设课程为:洪武二年规定设“礼”“射”“书”“数”4科,要求生员熟读精通经、史、律、诰、礼仪等书,朔(初一)望(十五)须学射于射圃。
    德州州学的管理,州政府里边设学正1人,训导1至3人。学校聘用教师多人,负责学生的学习。据德县旧志记载:明洪武二年(1369)立州学,十三年(1380)全国所有州县学给生员每人每月六斗米,并供鱼肉,故称“廪膳生”。德州州学的“廪膳生”定额30名。以后入学人数增多,又附设“增广生”、“附学生”。若遇“廪膳生”有考取贡生者,由“增广生”,择优递补“廪膳生”。学生教室为3座:一曰“进德”,二曰“修业”,三曰“养正”。嘉靖十年(1531),由于州人叶洪等人的努力,德州增设“卫学”,州学与卫学合署,“州学”定额30名不变,“卫学”定额也是30名。当时德州州学设学正1人,训导3人,负责辅导生员功课。
    明清鼎革之后,清顺治四年(1647),州卫入学各40名;顺治十五年(1658),定州卫入学各15名;康熙十五年(1676),定州卫武学亦各15名;雍正三年(1725),州学文20名,州学武15名,卫学文武各15名,永为定制;清咸丰十一年(1860),德州因捐军饷,增加文武学额各1名,州学文21名,武15名,卫学文武定额各15名。清代德州州学设学正1人,训导2人,康熙九年(1670)全裁,十九年(1680)复设1名。
    □张明福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