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衢新区精雕细琢推动城市内涵式发展——水在城中 城在绿中 人在景中

体育公园

德州市文化科技中心效果图

市民在口袋公园游玩

记者孟志远通讯员韩哲

长河公园、体育公园、董子园景区等园区景色优美,体育设施配套齐全,临水岸边道路平坦,不时会有市民前来,俨然成为市民运动游玩集结地;馥馨园、尚德园、乐活园等“口袋公园”分布在各个街角,在花草树木的簇拥下扮靓城市微空间,变成市民休闲好去处;德州市文化科技中心、天衢博览广场等重点项目现场正在紧锣密鼓地施工中,独特的造型和功能定位让市民期待万分……

今年,天衢新区坚持以水为脉、以绿为体,依托城市布局和自然资源,加快形成蓝绿交织城市景观空间、文化体育协同发展、开放贯通的人城和谐大格局。眼下的新区,以匠心提质打磨,解锁水清岸绿的城市生态画卷,打造宜居花园城市“新区样板”。

以水为脉

精工勾勒休闲空间

12月10日,长河公园续建项目正式开园。至此,长河公园总占地面积达到1800亩,成为德州市最大的综合性城市中心公园。

“在水边健步走上半个小时,晒晒太阳,心情愉悦了,感觉身上也充满了力量。”家住中茂家园的市民赵淑平说,长河公园是她和家人每天的“打卡”地,不仅离家近,而且环境优美、设施齐备,她日常晨跑、休闲散步、锻炼健身的需求都能满足。

德州因水而名,因水而盛,漕运文化和治水文化传承不息。

天衢新区有着天然的生态基底,纵横26条河流水系,形成了“二十六水织碧网,一轴五湖润天衢”的总体水网布局。

“水”赋予了德州生命,而天衢新区也致力于在“水”上做文章。从空中俯瞰,天衢新区以东风东路主干道为景观轴线,依托岔河、减河、马颊河3条河道,打造岔河商务休闲带、减河绿轴休闲带、马颊河健康休闲带,高标准打造沿河生态综合体,塑造体验型水体景观,形成走得进、看得见、能体验的亲水休闲空间。

以减河国家湿地公园为例,该公园突出生态建设,有池塘湿地、组合型湿地、潜流型湿地、景观湿地等,通过拓宽水面、营造湿地、整合树木、强化节点、完善配套,形成湿地公园,在保障减河行洪排涝功能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生态和景观功能。

减河国家湿地公园负责人郜立兴介绍,目前,景区种植各类苗木110多万株,其中乔木1.5万株、灌木40万株、地被植物21万株、水生植物45万株。常绿树有4种,落叶树20余种,花卉及应季花卉10余种,水生植物10余种。形成了“一年四季常青,三季开花结果”的自然景观格局。每年前来观光的游客都在20万人次以上。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好则发展好。”天衢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董伯驹表示,新区要发挥依河而生、河流润城而过的自然特征优势,建设蓝网、绿网、风景网三网交融的网络框架,形成“水—城—人”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

口袋公园

“绣出”城市方寸之美

现在新区的公园又美又多,在城市喧嚣中闹中取静,春夏季节被绿植簇拥,闻着花香,实在是惬意。市民张新良家住锦绣阳光城小区,每天晚饭后,带孩子去小区门口的乐活园散步休闲是他生活的日常。

口袋公园是利用“巴掌大”的边角地、闲置地见缝插针式建设的公园绿化活动场所。走出家门,在转角处,就能遇到一块绿地、一片花海,叫人“方寸”拾美,一见倾心。

“以前想出门看个景儿,得正儿八经开车找个公园,现在只需要出门走一走,路边、街角,处处是风景。”家住康博公馆小区的朱少杰说。

为积极落实民生实事项目,今年以来,天衢新区充分利用路口节点、路口转角等地“见缝插绿”,结合周边市民需求,合理利用场地地形变化,科学布局空间,在位于红都路、崇德一大道等学校、社区周边建设10处口袋公园,同时增设停车位19处,6月初已面向市民全部开放。公园内部设置健身器材、娱乐设施、观景廊架等,让“推窗见绿、出门入园”成为市民的生活常态。

据了解,天衢新区“口袋公园”建设多数位置都是原有道路边绿化带,里面原有植被规格大,长势好,绿化效果良好。天衢新区建设口袋公园时,打破清理重建固定思维,依托实地情况,保留原有乔灌木组合,通过修整将原有绿化带树木在绿化功能的基础上又增添景观效果,同时见缝插针地建设基础设施,打造原生态味道浓厚的“口袋公园”。在具体推进“口袋公园”建设过程中,则强化历史文化、原有地形地貌和大树老树保护,注重“口袋公园”的彩化效果,坚持以乡土树种为主,合理配置观赏性强、季相变化显著的观花及观叶植物。

此外,天衢新区在“口袋公园”建设绿道,满足周边居民的散步需求;针对周边使用人群的需求,放置体育健身器材等功能相宜的公共服务设施,提升社区、街区的品质及活力。

文体地标

赋能品质新生活

12月24日晚上7时许,位于天衢新区的德州市体育公园迎来一天中最热闹的时刻。在智慧健身步道上,很多市民正站在一块屏幕前排队测量,随着倒计时结束,屏幕上出现了测量人的心率、血压、血糖等身体指标,并且提供了合理的健身计划和饮食建议。

据了解,这是全国第一块非接触式智慧体测屏,市民注册后可通过数据采集杆获取运动数据,并同步到手机端。此功能一经推出便吸引众多市民前来体育公园打卡围观。

作为完善城市功能的一个大手笔,体育公园修建于城区中轴线上,占地521亩,总投资15亿元,分为南侧体育场和北侧场馆区两大部分。南侧体育场主要由“五广场”“五中心”组成。“五广场”定位“全民健身”,包含市民休闲、有氧健身、无动力游乐、少儿运动和音乐喷泉;“五中心”定位“休闲体育”,包含篮球运动、足球运动、网球运动、轮滑运动和卡丁车运动。北侧场馆区由“五馆”组成,自西向东依次为工人文化宫、体育展览馆、青少运动馆、游泳运动馆、冰雪运动馆。

南侧体育场于今年“五一”假期对外开放,工期提前93天,目前已接待健身群众、游客100万人次以上。体育公园的修建,丰富了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同时成为天衢新区新晋“网红”打卡地。

精心开展城市设计,塑造城市美丽风貌,天衢新区按照绿色生态城区标准,合理规划产业区、商务区、行政区、居住区、生态绿地、公共基础设施等城市空间要素,以“织补法”优化城市结构,传承中华建筑文化基因,注入特色文化元素,致力创建一批独具特色的城市人文景观,形成古今融合、中西合璧的新城建设风格。

位于城市中轴线的德州市文化科技中心,北侧面向市民公园和德州市政府,南侧毗邻城市中心绿带及商务区,以“德州眼”设计,整体呈扇形展开。按功能分为东西区,东区设置科技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和党史军史馆,西区设置文化馆、美术馆和图书馆。

“目前,德州市文化科技中心项目已完成总工程量约60%,预计2024年10月底竣工交付使用。”德州市文化科技中心项目相关负责人孙志刚介绍。项目建成后将成为集文化、旅游、会展、园林、科技等多元共生、多业共赢的大文旅产业生态集群,为全市人民提供文化群体活动、科普教育、文学阅览的文化休闲场所,成为德州文化新地标。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天衢新区在探索构建绿色美丽新城的道路上,正走出一条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绿色发展新路,在这片活力的热土上,必将崛起更多生态新地标,为市民幸福生活不断加码。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