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衢新区:四百余科研成果出校门进厂门

——我区牵线搭桥打通校企合作“堵点”,去年以来两所驻地高校实现合同交易额一千六百万元

德州新闻网讯(记者李榕通讯员李梁)

日前,天衢新区综合执法部与山东华宇工学院共同举办“高价值专利培育及转化”培训会,旨在进一步提升高校科技创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去年以来,我区两所高校累计签订技术交易合同406项,合同金额1622.95万元。

科技创新成果往往萌发于深厚的基础研究,产生于学科交叉领域,高校在这两方面具有天然优势。“我们在前期调研中了解到,高校与企业之间存在较严重的脱节问题:企业缺少技术研发,而高校很多研发专利不为市场所知,甚至这些专利并不是市场所需要的,这些都是当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面临的问题。”区综合执法部副部长严善勇说。

对此,山东华宇工学院电气工程学院副院长王爱岭深有感触。“以我们学院为例,近3年来获得专利授权110余项,但与企业签订技术转让的仅有10余项,真正推向市场的则更少。”王爱岭说。

此外,记者了解到,高校科研人员观念转变速度较慢、产学研合作机制不够健全等制约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以产学研合作机制为例,目前我区尚未形成政府、企业、社会、高校之间紧密互动的机制,产学研供需主体单一,多为企业—高校单向结构。

“为了推动科技成果从科研人员‘办公桌’走出去,我们采取了不少新模式,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严善勇介绍。山东华宇工学院便是新区持续推动校地融合的受益者。不久前,该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老师孔德霞带领团队研究的进气管组件技术,在获得相关国家专利后,将该项技术授权给武城一家企业使用。

“该项技术能提高热交换器的能效。单台热交换器可节约能源和人工费约为5.2元,换热效率可提高5.5%。”山东华宇工学院科研处处长李秋华说,在区综合执法部等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下,该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成功备案为德州市技术转移服务机构,教师签订技术转让合同数量由2020年的13项增至目前的134项。

去年我区被认定为山东省专利技术转移转化项目试点单位,为充分发挥试点单位效能,新区通过召开专利交易会、企业园区高校行等对接活动提高高价值专利的转移转化效率,并优化资助政策、加强专利代理能力建设、协助企业进行专利快速审查等。去年以来,区内两所高校山东华宇工学院、德州职业技术学院,共签订技术交易合同406项,合同金额1622.95万元。其中,专利成果转让123项,转让金额535.7万元。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