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洪山:20年的“变和不变”

“真没想到,你们退税工作做得这么贴心。”不久前,纳税人杨晶来区税务局服务大厅问起退税政策时,惊讶发现284元的税款已打入自己的社保账号。

负责2019年新增减税政策工作的是区税务局收入核算科,科长刘洪山和同事忙了1个多月,统计退税2342户,核算退税7347条。他们主动联系银行、社保等单位,实现了多种渠道退税。

今年45岁的刘洪山,从事税务工作20余年,历经税收征管、税源管理等岗位,他秉持心中有法、行必依法,坚持“为国聚财、为民收税”的初心,先后23次受到市、区税务局以及区管委会的表彰。

变的是政策,不变的是进步

1998年,23岁的刘洪山调至抬头寺税务局工作,负责企业税收征缴。“那时候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需要到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征税。”刘洪山说,企业少,分布零散,他骑着自行车到企业查账目。至今,刘洪山依然清晰记得,他第一次去企业,翻看账本后,发现仅需征收几百元的税款。根据企业经营规模、生产状况,刘洪山感觉账目有问题,他又仔细核算、反复比较数据,终于发现企业在成本“先进先出、后进先出、个别计样”等方面做了假账,挽回税款8.5万余元。“到企业查账就像上战场,必须确保税收应收尽收。”刘洪山说,“工作的过程,其实也是不断琢磨总结的过程。”他通过学好税收政策、法规和会计,将税收业务融会贯通。因工作成绩突出,2012年,刘洪山调任区地税局税源管理科。“税收政策变化比较大,新政策实施,旧政策废止,我们也要不断更新。”刘洪山在更新知识结构的同时,还积极学习理论。常来办理涉税事项的纳税人说:“刘科长您的服务态度好,您的业务能力更让我们心服口服。”

变的是工作,不变的是初心

在刘洪山看来,忙碌最能检验一个人的工作初心。2014年,开发区地税分局开发“德州市经济开发区经济税收信息平台”系统。平台建设需要设计、论证、研发,每一个环节,每一组数据,都不能有半点马虎。他带领开发团队和一线征管工作的同事开会座谈,从会计科目到与财务报表的关系,分析每一个业务流程,搭建架构,从白天一直忙到晚上,其他同事都下班回家了,刘洪山仍然一个人留在办公室坐在电脑前,逐条数据、逐个模块研究、测试。如期建成的税收平台完善了税收风险指标和风险处理流程,当年处理任务263户次,实现税收收入34817万元,实现了综合治税和风险管税的新突破。

刘洪山的努力换来了丰硕的成果,2014、2015连续两年开发区实现土地使用税税收4.2亿元,追缴土地使用税欠税8296万元,加收滞纳金4302万元。

去年,国税地税合并。面对新挑战,刘洪山说:“要做就做好,合并就是要发挥1+1>2的效应。”他所在税源管理部门负责管委会22个部门、科局经济数据及分析提供,前台大厅数据处理,79户重点税源企业2万余数据本期同期比计算等多方工作,在他和同事共同努力下,工作推进顺利。

变的是时代,不变的是服务精神

上班第二年,刘洪山赶上征收车船税。作为新税种,群众不认可,拥有车辆的纳税人白天拉活晚上回家。征税难,刘洪山忙完一天工作,晚上走街串巷往纳税人家里跑,把税法细细给人家解释。人家不给好脸,他开口就是“哥”“姐”,时间一长,彼此熟悉,工作开展顺利起来。

提到刘洪山的服务,抬头寺镇闫庄村党支部书记闫涛深有感触。上世纪90年代末,闫庄村建起冷库,刘洪山去征税,发现冷库账目混乱,他利用周末帮助企业建账,从怎样编制会计凭证到怎样设立会计科目等,一一耐心指导。“不仅建了明白账,洪山还帮我们出谋划策,增加了集体收入。”提起当年,闫涛感慨,当时冷库主要用于储藏当地蔬菜,获利低,刘洪山建议储存海鲜到年底出售,这一做法为村子带来可观收入。

为表示感谢,闫涛请刘洪山吃饭,被婉言谢绝了。“就凭这种服务,我们一定依法纳税。”闫涛说。

在与企业财务人员打交道的过程中,刘洪山运用税收风险提醒函,提醒税负偏低的企业自查自纠,上门讲解会计准则和税法中的差异问题。“如今税种越分越细,税收政策日益完善,但服务的内涵始终不会改变。”穿上制服,刘洪山依然斗志昂扬、信心满满。

□本报记者 于春芝 本报通讯员 李婷婷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