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困难,找孙开路”

孙开路(左一)和“两委”干部讨论社区工作。 钟伟摄

任职长河街道芦家河社区党支部书记近10年,居民早把他当成了自家人——

11月20日,长河街道芦家河社区党支部书记孙开路例行在社区走访的时候,碰上了73岁的居民李茹兰。见到孙开路,她老远就喊了声:“开路,我们楼下水道坏了,维修费用怎么处理?这事儿你得管管。 ”

孙开路立刻大声应着:“好,我马上回去跟班子成员商量下怎么处理,下午就给您回话。 ”“有困难、有问题,找孙开路。 ”已经成了芦家河社区居民的共识了。

芦家河社区有321户,1300口人,孙开路干社区工作已经有 20多年了,2010年4月起任该社区党支部书记至今。他的工作心得是:“把群众事当成自己事来换位思考,社区干部就得拿出当咸菜缸的劲儿来,酸甜苦辣放进去,做出来的得是群众爱吃的、入味的菜。 ”

棚改了——

社区居民住哪儿,关心就到哪儿

长河街道芦家河社区是德州市第一个先拆迁后安置的村。

孙开路至今还记得2012年6月份,任凭孙开路带着“两委”一班人说破了嘴皮子,社区居民们就是在犹豫观望。居民们直言不讳:“我们都知道上楼好,可问题是新楼没建起来,就拆自己家,我们舍不得。 ”

孙开路直接大声说:“好,先拆我家。 ”说干就干,当天孙开路就直接拆了自己家的房子,由他开头,其他党员也纷纷引领示范,这样芦家河社区的拆迁工作破了局。

拆迁工作结束后,他还带领“两委”干部多次走访在外租房的村民,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遇到的实际问题。有些村民租住的是老旧平房住宅,在下雨等恶劣天气时,孙开路带领着党员干部到村民家里为他们修屋顶、排隐患,保证村民的切身利益。

上楼了——

“物质家园”和“精神家园”两手都要抓

在社区居民眼中,孙开路是心里有成算的人,看小区各项工作井井有条就能看出来。社区居委会主任孙福民说:“他心里有两本账,一个是建设‘物质家园’的账,一个是建设‘精神家园’的账。 ”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孙开路的带领下,全村群策群力发展集体经济。2011年,村里在广川大道西侧建成一座建筑面积达7000平方米的工业园,全部出租。 2013年,他积极协调上级部门在抬头寺镇购买土地,建设了8000多平方米的车间,全部出租。如今,芦家河社区向村民每年发放各项生活补贴达200余万元。

孙开路还及时注意到群众对文化生活需求的提高。社区组织开展了一系列贴近百姓生活的娱乐活动,先后成立了腰鼓队、秧歌队、京剧戏曲联谊会、书法队等,其中腰鼓队还参加了德州市“古贝春杯”腰鼓大赛,成绩名列前茅。

“生活富裕了,住上楼房了,俺们现在的日子啊,比城里人还美呐。 ”居民李如兰自豪地说。

“不,这还不够。 ”面对成绩,孙开路摆摆手,他觉得距离先进社区还有差距,眼下正琢磨怎么让居民办事便捷化。他计划成立一个社区服务中心,为辖区居民提供公益性服务,打造集便民服务、社区卫生站、居家养老等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体,让居民不出社区就能办成事。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