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精神塑造社区“气质”

长河社区志愿者到敬老院看望老人

□本报记者钟伟本报通讯员马俊强

走进长河街道八里庄社区,迎面而来的是浓浓的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氛围:社区文化墙上生动展示着儒家“仁、义、礼、智、信”精华,彩色LED显示屏每天循环播放助人为乐、诚实守信等内容,一扇扇弘扬正能量的楼宇车库门,形成了触手可及的“车库美德文化”……

而在长河社区,文化站里热闹非凡,居民以“创建文明城市我们在行动”为主题,正在为宣传创城工作紧锣密鼓地排练节目。“我们希望通过文艺节目的形式,能够让百姓真正了解和掌握创建文明城市的重大意义。”社区主任王晓红告诉记者。

为更好地提升街道居民整体文明素质,长河街道通过组织书画、摄影、棋类、体育、文艺等活动,大力实施“一区一品牌”战略,倾力推出一批特色鲜明的示范社区,让“文明之花”在小区居民心中竞相绽放。

“脏乱差”小区变示范标杆

走进位于堤口街上的农药厂宿舍小区,道路平整,路净灯明,墙面干干净净,进出的居民微笑着打着招呼。

而在几年前,这里却是另一番景象:乱堆乱放的陈旧杂物和小广告随处可见,破损路面走起来坑坑洼洼不说,就连绿化地段也无人管理杂草丛生,有的直接被居民开辟成了菜园……作为一个老旧三无小区,环境“脏乱差”成了小区居民常唠叨的事儿。

2018年6月起,长河街道启动了环境整治工作,对社区进行了排水设施、道路整修、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提升改造。仅仅1个月的时间,“脏乱差”的社区实现了“华丽变身”。“环境好了,住着心里也亮堂了,也乐意出来转转了。”小区居民宋文武如是说。

据了解,长河街道现有14个社区居委会,全部达到区级文明村标准,其中1个国家级、 8个省级、 4个市级。目前,正组织符合条件的社区进行复查,择优推荐申报上一级文明村。

志愿服务打造便民生活圈

10月12日上午,在东风社区,惠耳听力检测中心和东风社区志愿服务队一起为社区居民提供了“安全用耳,保护听力”志愿服务,为参加活动的50多名居民免费检测听力,科普了听力知识。

对长河街道的社区居民来说,这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可不止一次了。每逢周末和节假日,各个社区看望孤寡老人、为居民提供免费健康体检、上路维持交通秩序、清扫社区环境卫生的志愿服务活动比比皆是。哪里有群众,志愿服务就延伸到哪里。

“我们致力于通过志愿服务为居民打造便民生活圈,通过不断扩展志愿服务活动覆盖面,使得社区服务‘无微不至’,拉近社区服务与百姓的时间、空间距离,缩短社区与居民的心间距离。 ”长河街道办事处相关负责人介绍。

今年以来,长河街道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自觉牺牲休息时间,以太阳城、东风、长河三个城市社区为基地,每周六上午固定开展“志愿服务日”,开展文明劝导、义务劳动、捡拾垃圾、发放宣传品、文艺汇演等活动,人人争当文明城市的参与者、精神文明的传播者、热心公益的奉献者,成为创城行动中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在长河社区,每到周六上午,社区志愿者马长华就早早来到道德讲堂,给孩子们免费传授朗诵技巧。“经过一个暑假的学习,我对朗诵表演越来越喜欢了,每天放学回家就自己在家练习。还参加了好几次市、区组织的朗诵会呢。 ”家住杨庄社区的杨赫栋小朋友高兴地说。“控烟标识、公益文明标识牌要摆放好。 ”“倡导适度点餐,光盘行动。 ”……赵辛社区的几名志愿者正巡查辖区沿街门市。“我们社区志愿者每天对辖区 208家门市巡查一遍,其中仅配合区综合执法部和街道开展各种形式的文明劝导集体活动就达到8次。现在商户们的文明素质和场所卫生确实比以前有了很大提升。 ”说这话的是东风社区书记朱云鹏。

截至目前,长河街道共联系市区部门、单位33个,组织580余名志愿者,覆盖14个农村社区、33个商住小区近10万人。陆续开展了文明交通志愿服务劝导、形式多样的讲座、结对帮扶、卫生清扫等志愿服务活动70多次,参与人数3000多人次。

居民争做“开发区好人”

在长河街道,只要说起林庄居民林建民,大伙儿都会竖起大拇指称赞一声:“他可是咱开发区的好人啊。 ”

去年10月份,林建民上班时,发现一名儿童不慎掉入2米多深的沟渠。危急时刻,他来不及脱衣服就直接跳进水中……幸亏林建民的身体素质比较好,抓住孩子后,他在水中发力,将人先拽到了较浅的斜坡处,然后双手用力把孩子推上了岸。林建民舍身施救落水儿童的事迹,一时在当地传为佳话。

长河街道有的可不止林建民这样的好人,还有拾金不昧的泰信物业任桂香等,有无私奉献的义工协会桂大智、闵祥磊等,有助人为乐的八里庄孙晶晶等,有冲锋在前的社区好干部李金虎、孙福民等人,也有文明家庭东七里铺的朱宪友等道德模范。

“开发区好人”的不断涌现离不开街道上下的努力,他们结合区级道德模范评选、善行义举四德榜、“小手拉大手”等活动的开展,从孩子抓起,从群众中发动,不断营造“人人知晓道德模范评选,人人参与道德模范评选,人人争当道德模范”的氛围。

今年以来,长河街道共悬挂创城宣传条幅500余条,发放宣传单10000余份、倡议书10000份、《德州市文明市民手册》5000份、调查问卷5000份;共开展道德讲堂50余场,受众3000多人;村村建立“四德榜”,上榜人数达1万多人;实现文体小广场、村级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全覆盖,建成农家书屋17个,藏书10万多册;3个城市社区建立的社区艺术团有12个,累计演出300余场;做好“送戏下乡”“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活动,累计开展300余场,受到群众广泛好评。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