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开小学校长孟杰 改革是教育发展的催化剂

□本报记者胥爱珍本报通讯员杜彩霞

 “近几年,开发区教育系统按照区党工委、管委会‘办人民满意教育’的要求,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做好各项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社会影响和反响都很大。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让大家深感责任重大,对未来的发展也更有信心。 ”11月15日,谈及下一步如何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快经开区教育事业发展,德开小学校长孟杰态度笃定,思路清晰。
改革激发教育活力
    自2008年上任德开小学校长,9年时间,孟杰见证了经开区教育事业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他看来,其中每一次深刻变化,都离不开改革的催化。
    作为全区第一所区直小学,德开小学自成立之初,就承担着“从农村教育向城市教育转轨”的责任。2012年,经开区一系列教育改革措施出台。孟杰介绍说,实行联合校管理体制是其中重要的一项。以宋官屯街道为例,成立了以德开小学为中心的宋官屯联合小学,将原本由中学管理的付庄小学、曹村小学、沙王小学和段庄小学纳入联合小学管理,5所小学抱团取暖,共谋发展新路。通过“强带弱”,5所小学实现了共建、共享、共同发展,各自探索出了“和而不同”的发展道路。
    2016年,区党工委明确提出了建设“德州教育新高地”的奋斗目标。结合实际,实施了校长职级制、教师绩效工资、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校长教师轮岗、面向区内农村教师选聘优秀教师等5项改革,激活了全区教育的“一池春水”,也有力推动了全区教育内涵式发展。“这几年开发区教育发展的每一步都迈得很扎实,为下一步的大跨越奠定了基础。”孟杰说,改革没有尽头,现在省里正推行教师“县管校聘”改革,经开区按照全市统一安排,不折不扣落实各项措施,力争走在前面、闯出经验。
    以教师流动促进师资均衡
“教育资源配置不公平,关键是师资配置不均衡。 ”孟杰说,2015年11月通过了国家对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的验收后,经开区的城乡学校之间,硬件的差别已经越来越小,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主要任务,就是实现城乡学校的师资均衡。“破解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首要的是打通城乡学校教师之间的沟通渠道。 ”孟杰介绍,去年8月,经开区出台了“新聘教师先下乡后进城,城区骨干教师下乡支教”规定,推动城乡学校教师“下乡进城”,破解了农村师资流失的难题,让城乡教育资源更趋均衡。而为了让更多的农村教师留得下、教得好,去年底,又通过选聘农村特级教师,调动了农村一线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增强了他们的职业荣誉感和责任感。
    孟杰认为,一系列激励措施的出台实施,有力促进了全区教育均衡发展,但目前看,还有些落实不到位、激励不彻底的现象,下一步,应建立起更加完善的“管理+督导+考核”的管理体系,用制度管人、靠制度管事,促进全区教育资源更均衡。
强师能促师德
“‘德’不是一种方法,而是一种态度,是一种职业道德。师德体现在教书育人,言传身教的职责中;凝聚在对学生始终如一,无微不至的关爱里;升华在对教育事业无比忠诚,为教育事业无私奉献,不为名所动,不为利所诱的坚贞操守上。 ”在孟杰看来,师德与师能密不可分,一定意义上讲,师德与师能就是同一回事。
    谈及经开区的师德师风建设,孟杰是实践者更是引领者。几年来,德州市教育部门一直在积极探索“从师德中寻找教育发展的力量”,经开区教育部门也主动作为,不甘落后。为深化师德建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2014年,德开小学成立了名师成长俱乐部,积极探索名师培养的途径、模式、方法,所形成的名师培养“德开模式”在全省推广,并走向全国。“不管是师德建设还是师能提升,都要激发教师发展的内驱力。 ”孟杰说,名师成长俱乐部就是让老师从“要我成长”变为“我要成长”,强师能促师德,以师德提师能。
    曹村小学的“教师填空式成长”、付庄小学的“妈妈班”……在德开小学的引领下,经开区多所小学都探索出符合自身实际的师德建设路径。“目前,名师成长的德开模式已经发展到2.0版,下一步,我们将不断完善各项制度,发挥联合校的带动作用,让更多的教师健康成长,为孩子们提供更加优质、幸福的教育。 ”孟杰说。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