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进集团化办学

曹村小学校园

记者刘潇本报通讯员赵庆川

今年“两会”,“高质量发展”成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到的“高频词”,如何确保教育高质量发展?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强化市级统筹,深化评价制度改革,推行集团化办学等模式,加快中心城区、县域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共享。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这其中,“均衡”二字分量很重。市政协委员孟杰对此感触颇深,去年8月,他调任长河教育集团担任校长,成为集团化办学的见证者。“成立教育集团后,长河小学作为结对帮扶学校,将学校成熟的管理模式、先进的育人理念带到东七小学,改变了原有学校‘老破小’的面貌,推动教学水平全面提升。”孟杰说。

孟杰认为,乡村小规模学校是我国教育体系的“神经末梢”,它的发展不容忽视。“目前,乡村小规模学校普遍资源不优、质量不高,与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尚有差距。因此,走好集团化办学之路,办好乡村小规模学校,必须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目标导向,做到合理规划、精准施策。”孟杰建议,通过建立集团教育体的方式,以“城市带农村”“大校带小校”“强校带弱校”,实现管理机制、教育资源、办学成果共建共享,推进姊妹学校一体化办学、协同式发展。同时,要结合“小校小班”特点,立足地域特色,打造一批“小而全”“小而美”“小而精”“小而特”的乡村小规模特色学校。

2019年以来,我区大力推行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实施名校集团化发展战略。市人大代表张萍是同济中学的一名数学教师,对于集团化办学也有自己的见解。“以同济中学为例,我们成立教育集团后,让优质学校校长统领两个校区,教师干部统筹安排,最大限度优化了资源配置,促进了区域义务教育均衡、优质、特色发展,提高了教育治理能力和体系现代化。”张萍说。

张萍说,集团化办学也有壁垒,一所学校在一定时间内所带动的薄弱学校的数量有限。她建议,在做好集团化办学的同时,应敞开大门办教育,探索多元化合作办学新模式,让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校,享受到最好的教育。此外,教育均衡化发展离不开家庭和社会助力,要让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互为联系、互为补充,形成三方合力,最终实现共赢。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