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特色牌 走“活”振兴路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乡村振兴要靠产业,产业发展要有特色,要走出一条人无我有、科学发展、符合自身实际的道路。无论是党支部领创办股份合作社发展特色种植,促进农民集体增产增收,还是开发田园采摘、引进高效农业项目,探索农旅融合新路径,都是我区相关部门和镇街结合实际,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具体实践。可以说,这些做法取得的成效令人欣喜。但也要看到,要想真正做活产业,实现产业兴旺,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创新思维是关键。俗话说“一招鲜吃遍天”,就像人的成长发展需要一技之长,农业产业也需要凸显特色、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实现更高效长久的发展。当前,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全国各地都在寻找自己的特色,努力在农业发展、农产品质量竞争中展示风采,赢得主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放宽眼界,打开思路,在结合实际的前提下,用创新的思维去谋划产业、创新生产管理和经营模式,找到产业振兴的差异化道路,打造有特色的新动能新优势。否则,人云亦云,总是循旧轨、走老路,毫无特色,产业发展只会不温不火,难以适应市场需要,产业振兴更无从谈起。

高素质农民是主体。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振兴,如果没有人才,乡村振兴战略将会举步维艰。从我区情况来看,那些发展比较好的村庄和乡镇,多数都有一个好的带头人或者一批有文化、高素质的生产、管理人员。可见,打好特色牌,走好产业振兴路,必须有一批高素质的新时代农民投入其中,

这些人才可以通过外部引进,也可通过本土培养,各级职能部门要用好上级相关人才政策,营造良好的环境,把乡村的人才留下来。只有更多的农业人才留在农村,增强“主人翁”意识,才能从被动参与转变为主动经营,推动产业发展得更快、更好。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