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精准招商,引进行业龙头,提高服务企业水平,我区电子信息产业大步迈向高质量发展——强链补链提格局增质效

越海科技集团车间内,工人们正在进行装配作业

  □本报记者于斌本报通讯员孙贤董吉路
“我们公司作为电子信息产业领域高端企业,致力于智能化、生态化产品制造,提供集成电路制作需要的关键性基础材料。 ”1月21日,有研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负责人对记者说。该公司2018年6月落户我区,隶属于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是半导体制造领域世界排名前十企业,一期投资10亿元,完成北京生产基地迁移,目前已建成投产,月可产出硅片20万片,年销售额可达8亿元。
  我区借建设协同发展示范区东风,以电子信息产业上下游企业为重点,瞄准行业龙头精准招商,力求招引一批规模大、理念新、劲头足的新型企业。 2018年,区电子信息产业促进局共引进各类项目18个,合同投资金额达136.05亿元。
招大引强 集群效应初显
“有研半导体晶圆生产项目是2018年我区招引的重点项目之一,我们围绕这一产业大力引进其上下游企业,力求形成闭环链条,产生集群效应。 ”1月21日,区电子信息产业促进局局长高树山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山东伟基炭科技有限公司德州分公司的落户开工就是我区招大引强、引链补链的生动实例之一。该公司总部位于济南高新区,主要产品有等静压石墨、碳纤维保温材料、碳纤维复合材料等,应用于光伏、半导体、人工晶体、光纤等领域。“引进这个项目,一是该企业系山东省高新技术企业,对于我区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和转型升级有着助力作用;二是碳纤维作为半导体制品的上游产品,可以为威讯、有研等公司直接供应,省去了大量成本。 ”高树山说。
  以招商工作为抓手,打造闭环式供应生态链。 2018年,区电子信息产业促进局紧紧围绕全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抓住新旧动能转换和京津冀协同发展两大主题,坚持“双招双引”为第一要务,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水平。
  目前,我区拥有规模以上生产型电子信息企业15家,企业从业人员达5000多人,2018年全区电子信息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完成产值50亿元。在光伏组件领域有皇明太阳能、洁阳新能源等企业为龙头的太阳能光电企业;在半导体领域有威讯电子、有研晶圆为代表的集成电路、半导体基础材料生产企业;在通讯设备领域有越海光通信公司为引领的通信设备类企业;在电气设备领域有以中茂电器、迪米特为引领的电气设备生产企业;在电子元器件领域有三和电子、亿昌照明为引领的电子元器件生产企业;在新能源电池领域有山东奥冠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为代表的电子材料生产企业;在软件开发领域有以财富软件、天佑博文为代表的软件信息应用类企业;在大数据领域有易华录、国安通信、浪潮为代表的大数据服务企业……电子信息产业呈现产业逐步集聚、链条逐步完善、规模逐步扩大的良好态势。
优化服务 助企腾飞
  在招引龙头企业、重点项目的同时,我区注重以服务促发展,加快项目投产进度,为企业排忧解难。
  洁阳新能源是我区新能源产业龙头企业,近年来,该公司启动转型升级计划,将传统产品与信息化结合。去年8月,该公司因土地和资金问题造成生产困难,电子信息产业促进局第一时间靠上服务,积极协调市区部门,为公司争取7亩用地,并争取发放了土地优惠政策资金170万元,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目前,该公司充分利用土地,建起6000平方米的生产车间,加快了自身转型升级步伐。
  三和电器集团去年因招工问题找到电子信息产业促进局,该局进行调研后,组织召开座谈会,邀请德州学院、德州职业技术学院以及华宇工学院负责人,开展内部招聘,为三和电器解决了用工难。“进解促”工作中,该局实施在建项目包保责任制,指派专人跟踪服务项目,密切关注项目建设进度。真情服务换来的是项目加快落地和企业健康发展,2018年,德润四期、鸿联九五呼叫中心、浪潮大数据等项目按时投产,中国移动调度中心、三东筑工、天能风电等项目进展顺利;协调太阳能小镇、三东筑工等项目接待各类政务、商务等活动40余次,并顺利迎接全市协同发展督查评议观摩活动。
坚持“走出去”引得凤来栖
  1月9日,由电子信息产业促进局牵头举办的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端人才集中签约活动在北京开幕。我区与首都8个项目成功牵手,总投资30亿元,将在科技创新平台搭建、技术成果转化、高层次人才引进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2018年,该局继续坚持“走出去”战略,先后赴北京、上海、哈尔滨、厦门等地开展招商引资及项目洽谈活动54次,外出天数达125天。拜访中信集团、世贸控股、中国重汽、米其林亚太总部等知名企业30余家,并利用上半年驻京工作机会对接北京山东商会、中国轻工业协会、工信部电子一所等协会、院所10余家,有效地推动了项目进展,并与上海虹桥商务区、中轻协、济南中国重汽分别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全年投产项目5个、在建项目5个。
  同时,该局还积极鼓励企业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开展各类培训,依托海外各类平台,“借船出海”共同拓展海外市场。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