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虎镇通过建章立制、文化浸润等方式涵养民风——移风易俗 破陋习立新风


  □本报记者钟伟本报通讯员李超
  “过去,村里有人去世,前后得忙活四五天,忙完人就跟脱一层皮一样。 ”提起以前丧事大摆筵席、铺张浪费的现象,赵虎镇白王村村民白奎瑞连连摇头。谈起现在的变化,他开心地说:“自从全镇倡导移风易俗后,我们村里丧事宴席一律取消,前来吊唁的亲友进去磕个头,出来自己抱着碗吃个杂烩菜就行了。 ”“移风易俗工作不能简单一刀切,精神文明建设也不能一蹴而就,而应在不断潜移默化的宣传中改变旧观念,这样的‘移’与‘易’才能真长久、真有效,这样的精神文明建设才能真正流入百姓的心田。 ”赵虎镇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围绕这一工作理念,今年以来,赵虎镇加大了村级红白理事会的建设力度,并积极建立村规民约,组织各种文艺活动,通过建章立制、文化浸润的方式涵养民风。各村红白理事会还广泛吸纳德高望重、责任心强、热心公益事业的村民成为红白理事会成员,确保理事会有人做事,有人理事。同时,动员村“两委”成员支持理事会工作,充分发挥理事会为民服务作用。理事会成员和党员干部带头遵守理事会各项制度,为引领良好社会文明新风起到模范作用。
村规民约,破旧立新有规章
  “成立红白理事会之后,我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修订完善《村规民约》。 ”作为赵虎镇白王村红白理事会成员之一的张桂华,指着墙上张贴的《村规民约》介绍:“我们共研究制定了15条细则,涵盖了老百姓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随着各村《村规民约》的修订完善,婚丧嫁娶中人情攀比、大吃大喝等不良风气得以抑制,新风正气得以形成。
  “变化实实在在。 ”村民白奎芳感慨,“现在咱村里办丧事,出殡鼓乐队都不请了,有需要的就用红白理事会的专用音箱。家里有丧事的亲属胳膊上戴黑纱。简单的丧礼,省时省力又省心。 ”“是啊,与其死后厚葬,不如生前厚养。长辈在世的时候,作为子女,要多关怀、多陪伴,孝顺父母、关切亲人,这样才不会留有遗憾。 ”村民白文长为丧事简办竖起大拇指。
  文艺巡演,让群众乐在其中、学在其中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德州经开区2018移风易俗基层文艺巡演活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推动移风易俗,倡树文明新风。 ”韩马社区村民郑洪奎,没事就拿出手机,欣赏播放自己录的移风易俗基层文艺巡演活动小视频。
  为引导群众树立节俭、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意识,移风易俗文艺巡演活动定期走进赵虎镇各村,走到百姓身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活泼的节目讲述身边的文明新风尚。观众席总是坐满了前来观看节目的百姓,演员们精心编排的河南豫剧、京剧、器乐表演、男女二重唱等节目总是引得现场观众掌声阵阵,真正让群众乐在其中、学在其中。
  除此之外,赵虎镇定期组织管区书记及各村负责人召开“推进移风易俗 建设文明乡村”工作会议。鼓励各村通过大喇叭进行循环播报,倡导群众反对铺张浪费。同时,制作宣传横幅上百条,在各村主干道悬挂进行宣传,加强对村民的教育引导,让禁炮、禁赌禁毒、禁止大办酒宴成为村里的常态,实现婚丧嫁娶文明节约而又不失传统之礼。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