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呼唤更多新农人

□胥爱珍

田野里,农民奔忙不停,车间里,工人热火朝天,这一幅幅“不负春光”的“三农”新景象,是全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现代农业的真实写照。

从生产到销售,从卖产品到卖旅游,如今,我区现代农业发展势头良好,党支部领创办合作社示范带头作用释放,规模化种植前景看好,一批田园综合体项目积极推进。这一切的良好成效,也再次印证了一个道理:无论是农业规模化种植、农产品品质提高,还是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田园综合体的建设发展,都需要一支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相适应、朝气蓬勃、生命力旺盛的农业经营队伍。这支经营者队伍,就是新农人。

早在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就正式提出要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即“新农人”。与传统农民自给自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及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组织方式不同,新农人是具有科学文化素质、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能、具备一定经营管理能力,以农业收入作为主要生活来源,居住在农村或集镇的农业从业人员。今天,在“三农”领域的每一个舞台上,都活跃着 “新农人”的身影。甚至可以说,农人有多“新”,现代农业就有多强。

新理念和新技术是新农人的必备素质。当前,科技是农业的未来,对现代化科学技术的掌握程度,决定着现代农业的发展速度。如果从事农业生产的主力军,还是固守旧思想、老办法,就难以驾驭农业的规模化种植等新的生产方式,更无从提及发展新六产等新模式。现实来看,那些敢于在农业广阔天地中拓蓝海、探新路的农人,都是文化水平相对较高,思维活跃的人,也正是他们的到来,搅动了村庄的 “一池春水”,带领农业有了新局面。

新农人的成长需要阳光雨露。作为现代农业发展未来的主力军,新农人当前面临着一些 “成长的烦恼”。有的人需要知识更新、技能提升和方法转换;还有的需要增强抵御市场风险、塑造品牌的能力。可见,新农人的成长需要社会的共同关注和支持。各级对新农人的成长壮大既要有足够耐心,也要有针对性的支持鼓励,还要有真诚的理解包容。通过制定相关扶持政策等方式,鼓励大学毕业生深入农村创业,为他们提供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利用互联网等新技术新渠道,传播新农人的先进典型,让社会共同关注新农人群体,凝聚起发展现代农业的合力。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