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红色血脉培育时代新人(三)

将红色文化故事化,围绕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重大节点、重要人物、突出成就等,建设富有特色的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基地,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同时以现代化的手段彰显时代特色,使之成为教育人、引领人、激励人、塑造人的大学校。将红色文化融入学校育人全过程,充分挖掘区域性红色资源,将其进一步转化为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红色教育资源,将红色基地、红色场馆、红色人物、红色精神等搬进学校、请进校园、融入课堂,成为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一部分,使青少年全方位浸润其中,不断提高对红色文化的认同度、自信心和自豪感。

磨砺意志品格。

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创造的红色财富,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展现了一代又一代无产阶级革命者和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奋斗足迹,绘就了一卷又一卷人民群众披荆斩棘、英勇斗争的画面,向世人昭示了过往无数革命先辈的流血牺牲和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亲身参与丰富多样的红色实践,是完善青少年人格、涵养意志品质、砥砺奋斗精神的最直接、有效的教育方式。要大力营造沉浸式党史学习教育氛围,教育引导青少年在实践中赓续精神血脉,从红色基因中汲取强大力量,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感,科学接受、真心认同、倍加珍惜宝贵的红色财富,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是党和国家红色基因库”。这些红色基因库承载着鲜明的民族禀赋,是对青少年开展红色实践教育的重要基地。要建立校馆联合实践育人机制,将红色场馆教育作为特色课程纳入教育教学,鼓励青少年到红色基地学习实践,参与文化传播和志愿服务,引导青少年在服务中受教育、长才干,在润物无声中自觉坚定理想信念、校正价值追求,矢志不渝听党话、跟党走。

区党工委管委会办公室(党群工作部)供稿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